今天是9月7日,星期日。刷手机时,是不是被“今晚血月”的消息刷屏了?“今晚别出门,血月出,妖孽现!”“孕妇看了要倒霉,赶紧躲屋里!”
社交平台上关于“9月8日凌晨血月”的议论炸了锅。有人翻出老祖宗的规矩,有人举着手机准备拍“天狗食月”,也有人对着手机屏幕刷到失眠——这场被称为“年度最震撼”的月全食,真能“伤人”吗?
作为医疗工作者,我查阅了相关论文,结合天文专家的公开观点,再融入中医理论与心理学研究,终于能为友友们解答一下。
血月是宇宙级的浪漫,不是灾难的预告。今晚(9月7日晚至8日凌晨),放下焦虑,搬好小板凳,咱们一起看这场“天空的红色剧场”。
科学打头阵:血月连“辐射”都没有,凭什么“伤人”?
要破除“血月有害”的谣言,得先搞明白它到底是什么。
展开剩余84%简单来说,血月是月全食的“视觉特效”——当太阳、地球、月球完全排成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但太阳光中的蓝紫光会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就像天空是蓝色的原理),剩下的红光则像“滤镜”一样穿透大气层,折射到月球表面,把月亮染成暗红色。
这个过程和清晨的朝霞、傍晚的晚霞本质一样,都是阳光穿过大气层的“光线游戏”。
它既不释放额外辐射,也不产生特殊能量,连太阳光的强度都远不及(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只有直射时的十万分之一)。打个比方,你看血月,就像看一块被夕阳染红的石头——石头会伤人吗?显然不会。
至于“引力影响气血”的说法,更像是无稽之谈。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确实会引发潮汐,但月全食期间,地球、月球、太阳几乎成一条直线,引力反而比平时更稳定(因为三者位置相对固定)。
北京天文馆相关专家指出:“月球引力的波动幅度,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远小于人体自身活动(如跳跃)所带来的影响。目前尚无任何实证数据表明,月球引力能够干扰人体生物节律。”
最关键的是观测安全——和日食必须戴护目镜不同,血月的光线非常柔和。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做过测试:血月最亮时的亮度约为-3.5等(满月是-12.7等),比夜晚的路灯还暗。
用肉眼看完全没问题,手机拍照也不需要特殊设备(三脚架+长曝光模式就能拍出清晰的“红月亮”)。
至于“孕妇忌看”“血月伤眼”的老说法,更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眼睛的结构可没那么脆弱,不然每晚的满月早该成“眼科急诊”的主因了。
那些“看了血月不舒服”的人,问题可能出在这儿
当然,我也看到网友说的:“我以前晚上看了血月,当天头疼失眠,肯定是它害的!”
这时候我就得聊聊“心理暗示”和“时间巧合”的威力了。
心理暗示:你以为的“血月伤害”,其实是自己吓自己
人类对“红色”的敏感刻在基因里——原始社会中,红色常和血液、危险关联,这种本能延续至今。
历史上,血月总被和“灾祸”绑定:古埃及认为血月是“恶魔的凝视”,中世纪欧洲将血月与瘟疫、战争挂钩,中国民间也有“血月主凶”的说法。
心理学中的“确认偏误”会放大这种恐惧:如果你提前听说“血月不吉利”,观测时就会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偶尔的头痛、失眠,甚至打了个喷嚏,都会被解读成“血月的诅咒”。
我接诊过一位患者,他说去年看完血月后就总觉得心慌气短,特意来医院检查,结果医生看完报告后说:“你前一晚熬夜到两点,这身体能不觉得乏吗?
熬夜的锅,血月可不背
这次血月的最佳观测时间是9月8日凌晨01:30–02:53(持续83分钟),刚好在深夜。长期熬夜的人,就算不看血月,第二天也会疲劳、注意力下降。
敏感体质的人,熬夜可能诱发心悸、肠胃不适——这些症状的“真凶”是睡眠不足,不是血月。
至于中医理论中“满月时气血外浮”的说法,确实有部分文献提到,但现代医学至今没有找到月相与人体生理指标(如血压、激素水平)的直接关联。
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医生解释:“中医的‘气血’是整体调节的结果,压力、作息、饮食的影响远大于月相。如果真有‘月相敏感体质’,更可能是心理作用导致的躯体化反应。”
理性观测指南:放下焦虑,享受这场宇宙级浪漫
既然血月对健康没影响,那明晚(9月7日晚至8日凌晨)该怎么看?记住这3个实用建议,既能看得过瘾,又不会“折腾自己”。
破除迷信,轻装上阵
别管“忌洗头”“避夜游”的老规矩——这些习俗多是古代信息闭塞时的“心理安慰”。
血月和9月8日的中元节只是天文巧合,没有任何“凶兆”关联。你完全可以穿着睡衣、端着热茶,搬个椅子坐在阳台看,说不定还能拍出刷爆朋友圈的“红月亮大片”。
观测装备:越简单越好
地点选西南方向开阔的地方(比如小区楼顶、公园草坪),避开路灯、广告牌等强光(光污染会影响观测效果)。
手机用户记得打开“专业模式”,调慢快门速度(1/4秒到1秒),用三脚架固定防抖;相机用户可以搭配长焦镜头,拍出月面细节。
凌晨气温低,带件薄外套;怕蚊子的朋友备瓶驱蚊液——毕竟舒服了,才能好好看月亮。
敏感人群:调整心态,拒绝“对号入座”
如果你平时容易焦虑,或者对“血月”特别在意,不妨提前做个“心理建设”:告诉自己“这是自然现象,和灾祸无关”。
观测时别总摸自己脉搏、量血压,把注意力放在月亮的颜色变化上——你会发现,暗红色的月亮比想象中更温柔,甚至有点像一块裹着糖霜的月饼。
最后我再说一下,血月是宇宙的“浪漫滤镜”,别让它被谣言遮住
从远古人类仰望血月恐惧颤抖,到今天我们用望远镜、手机记录它的美丽,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从未停止进步。
血月的暗红色,是地球大气层给月球打的“天然滤镜”;它的短暂出现,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限时演出”。
今晚(9月7日晚至8日凌晨),别再被“血月伤人”的谣言困扰。搬好椅子,调好闹钟,约上家人朋友,一起见证这场持续83分钟的“天空奇迹”。毕竟,能在同一片星空下仰望同一个月亮,才是最浪漫的事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月全食是全国可见的天文盛宴,下一次我国境内全程可见的月全食,要等到2028年跨年夜——错过今晚,就得再等三年。
友友你今晚打算去哪里看血月?有没有拍过月亮的照片?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配资讨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