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威胁中国,有可能断供航空发动机。刚回国的俄高层马上对中国保证,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刚刚随普京访华回国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对外表示,俄罗斯已准备好向中国提供宽体客机所需的复合材料机翼与一款基于PD-35、推力可达26吨的重型航发。
【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不久前随普京访问了中国】
曼图罗夫透露称,这款发动机也将应用于俄罗斯新一代军用运输机,且有可能应用于MS-21客机的后续发展型号。
从曼图罗夫的描述上看,这款新航发可能是俄罗斯正研制的PD-35发动机的某个强化版本。
而在不到20天前,俄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切梅佐夫也曾对外表示,俄罗斯拥有一整套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包括PD-14、PD-8与未来更强大的PD-35,如果中国有需求,他们愿意提供航发。
展开剩余82%切梅佐夫还提到,中国的C919项目,面临着与俄罗斯MS-21项目相似的难题:可能因为西方的零部件断供,面临生产停滞。
【俄罗斯现在重提向中国供应航空零部件,与中美在贸易问题领域的博弈有关】
可见,俄罗斯现在重提向中国供应航空零部件,与中美在贸易问题领域的博弈有关。
同样是在8月下旬,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稀土问题发声,宣称中国必须恢复对美稀土供应,同时提到了美国掌握着飞机零部件这一“强大的筹码”,暗示了美国可能会重新切断对中国的航发供应,以逼迫中国在稀土等问题上让步。
俄罗斯现在的思路很明确,就是借美国威胁切断供应的机会,向中国证明自身的价值,以便未来与中国进行沟通,争取在中国未来的客机产业链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与西方航发企业争夺中国这个潜在的航发市场。
要知道,中国民航业市场潜力巨大,业界认为,到2035年时,中国每年会有10亿人次乘飞机出行,再加上相应的货物运输,中国市场未来需要数以百计的新客机。
【到2035年时,中国每年会有10亿人次乘飞机出行】
已经投入量产的C919,以及正在研发之中的C929客机,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再加上潜在的出口订单,以及维修保养的需求,中国未来可能需要数千台民用航发,来满足国产客机的生产与维护需求。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看,俄罗斯现在作出这种表态,自然是有利无害。
尤其是在政治层面,曼图罗夫等人的表态,向外界证明了中俄的伙伴关系水平,展示出了中俄合作的深度与潜力,双方在工业领域有望实现强强联合,算是在无形中,为中国在后续与美国围绕贸易问题的博弈提供了一个筹码。
但从实际合作的角度出发,俄罗斯现在的表态,只能说是在政治上为他们赢得了先机,俄罗斯能否最终实现其目标,还要看俄罗斯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中国与美欧的关系发展以及最关键的——中国的航发等技术发展情况。
【俄罗斯的PD-35发动机还没有完成研发】
先说俄罗斯自身的问题,相比俄罗斯的军用航空业,俄罗斯的民航工业实力较弱,俄罗斯的PD-8、PD-14等航发,也都是近些年才拿出来的,技术成熟度还没有得到足够验证,PD-35更是没有完成研发。
而且,在遭遇西方制裁后,俄罗斯自身也需要大量民用航发来保证MS-21等国产客机的生产,相关俄企的产能较为有限,俄罗斯能否长期稳定向中国供应足够数量的民用航发,也是一个潜在问题。
其次,在经历过去几个月的博弈后,中国已经向美欧各国政府和商界证明了,我们在稀土等领域的实力,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对西方实施反制。
特朗普现在的行动,更多是在虚张声势,美欧再次将制裁大棒落下来的可能性不高,
【特朗普现在的行动,更多是在虚张声势】
中国仍旧有望,美国、欧洲继续展开合作,从通用电气、CFM国际、罗·罗等拥有成熟技术的西方企业获得各类航发等零部件供应,俄罗斯企业要与这些西方企业进行竞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会在航发等领域被西方卡脖子,所以长江1000A等国产航发的研制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
有消息称,长江1000A已经进入适航取证阶段,如果快的话,今年就能完成验证,2027年就能批量装机。
未来配备在C929上的长江-2000A发动机,同样在加快研制之中,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长江1000A等国产航发的研制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
由此可见,俄罗斯近期在民用客机制造领域对华释放合作信号,既是对美国技术封锁的间接回应,也为中俄在高技术领域深化合作创造了政治氛围。
然而,俄罗斯能否将政治意愿转化为切实的产业合作,仍取决于俄罗斯技术的成熟度与供应稳定性、中国自主研发技术的进展,以及国际地缘局势的变化。
从长远来看,中国持续推进国产航发的研制与应用,不仅是为了摆脱外部依赖,更是构建自主可控航空产业链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可以成为阶段性的合作伙伴,但中国航空业的未来,终究要建立在自身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成熟的基础之上。
发布于:海南省配资讨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