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关爱自己,遇见美好!
1-14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漫画版)
儿童精神科为什么爆满? 没人比清华心理系主任分析得更透彻!
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展开剩余96%1905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较长,一般称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分析梦境以揭示并治疗神经症的种种症状。另一本是《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他在这本书中研究了无意识动机能够间接表现出来的许多方式。最后一本就是最有争议的《性学三论》,书中他表达了关于婴儿期性欲以及其与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关系的观点。这本书的观点招来很多对弗洛伊德的嘲讽。1909年,受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的邀请,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参加了该校20周年校庆,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与美国心理学界名人威廉·詹姆斯、铁钦纳、卡特尔等人会晤,这标志了精神分析理论终于赢得国际上的承认。学派分裂在精神分析影响日盛的时候,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由于学术见解的不同,矛盾日益加深,组织开始出现分裂,主要原因是阿德勒、兰克和荣格等人均因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风格。在1911年的精神分析小组的几次会议上,弗洛伊德对阿德勒的理论提出尖锐批评,阿德勒离开这个小组,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这个时候弗洛伊德和他的指定继承人荣格的理念冲突也越来越严重。荣格对于弗洛伊德在关于人的发展和对神经症的分析中过度强调性感到不满,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恶化。1914年,荣格辞掉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职务,正式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建立了分析心理学。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的三重自我:本我,自我,超我。(阅已-悦已-越已) 本我充满了对性的渴求,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这个渴求,他振臂高呼“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性欲没有得到满足!”这样的说辞简直犹如平地惊雷,可谓“炸裂”。 这个发现固然是伟大的,但也让弗洛伊德一生充满争议,甚至很多人觉得,弗洛伊德就是一个色情狂,是性研究者。 可是,作为医生的弗洛伊德,只是为疾病寻找病因与治疗方式罢了。1886年,一个30岁的年轻医生在维也纳开了一个小诊所。
他治病,不用手术刀,不用麻醉药,患者用最舒服的方式,坐在他精心准备的沙发上,倾诉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这位医生,就这样和自己的病人一起去探索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探索他们内心深处被隐藏的记忆,也探索他们内心的渴望,和驱使他们行动的原因,从而去矫正某些行为偏差。
这种治疗方式,在十九世纪还颇有争议,因为在传统的医生看来,人的精神出了问题,那一定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
多年后,这种治疗方式席卷全球,当今世上,更是无人不知。
这位年轻医生,就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人心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那些隐藏在我们心底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才是我们命运的始作俑者。
它们悄无声息地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因此,人有时候像天使,有时候像魔鬼,可大多数时候,既非天使,也非魔鬼,而是一个复杂的个体。 弗洛伊德,就是率先深入这片潜意识之海的人性大师。 古往今来,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庄子、叔本华、尼采······,这些先贤都在不断地思考人性,可是对人性思考最为深刻和残酷的,当属弗洛伊德。01
1856年5月,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里。
他出生的时候,父亲雅各布,想去教堂为自己的儿子祈祷,刚走出去,一个男人迎面走来,打掉了他的帽子,嘴里喊道:
犹太佬,滚出人行道。
雅各布脸色发白,转身回家。
身后,还有一串洋洋得意的笑声。
那时候,犹太人不受欢迎,反犹太主义的情绪四处弥漫,他们不被允许有自己的土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母亲只能暗暗在心里为儿子祈祷:
愿主保佑你不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一天,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母亲抱着弗洛伊德前去开门,是流浪的吉普赛人。
这位流浪的老人看到襁褓之中的弗洛伊德,用先知一样的预言说:
这是一个伟人,他将改变世界。
说罢,郑重其事地向襁褓中的弗洛伊德行礼,做完这一切,转身离去。
一语成谶,多年后,弗洛伊德真的影响了世界。
然而,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慢慢成长。
在家人的呵护下,他渐渐长大,一头黑发,又长又卷曲。
面对远处绵延不绝的山,小弗洛伊德总是看得入迷,他问妈妈:
那是什么?
妈妈说:
那是山。
弗洛伊德便认真地说:
那里有人叫我呢。
第二天,就缠着爸爸带他去看山,在山里,他好奇地观察着大自然,云雀在树上唱歌,绵羊安详地徜徉在碧绿的草地上,鸭子在池塘玩耍。
弗洛伊德惊叹地说:
我爱它们。
父亲说:
你应该爱,我们犹太人都是神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后来,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去维也纳谋生,不得不与哥哥一家分离,弗洛伊德哭了,但父亲说:
你要学会忍受离别,我们犹太人随时都要准备走。
事实上,人这一生,总要学会忍受离别,因为我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我们暂时寄居的世界。
02
到了维也纳,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之后,弗洛伊德也到了该读书认字的年纪。
家里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母亲教他学习字母,父亲教他识字阅读。
后来,弗洛伊德被送进一家私立学校。
9岁时,他被送进史伯尔中学。
入学后,弗洛伊德就展现了非凡的学习能力,每年都是第一,所以,当其他人在辛辛苦苦复习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已经被准许免考了,每年只需参加一次年终考。
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除了休息时间,几乎整天都在学习,大量阅读,天文地理、考古,历史,只要能找到的,他全都读了。
书籍是他走向世界的阶梯,正是因为大量的阅读,才让他走得更远。
除了学习,他还有广泛的爱好,冬天,结冰的湖面,他总是第一个走向冰湖的人。
他喜欢在维也纳郊外徒步漫游。
“每年,在八月末或九月初,我常与我弟弟亚历山大一起进行假日旅行,顺着地中海岸走上几个星期。”
1873年,弗洛伊德中学毕业。
这一年,他十七岁,接下来,他将面临人生的就业选择,将要做什么,这决定了他大学学什么专业。
那时候,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有四个选择,工业,商业,法律,医学。
最终,他选择学医,想要当一名医生,去帮助那些受苦的人们。
这年秋天,弗洛伊德进了维也纳大学,成了一名医学生。
人是选择和行动的结果,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会做什么,而我们做什么,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03
走进大学,十七岁的弗洛伊德周围,全是衣着光鲜、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
但他犹太民族的身份,给他带来许多困扰,很多人都看不起他,甚至孤立他,觉得他低人一等。
可是,对这一切,弗洛伊德并没有痛苦,“毫不遗憾地忍受着被公众孤立,我看到,不论怎样被排斥,一个活跃的追求者总可以在社会的结构中找到一些角落和缝隙。”
他将在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以前,他只顾学习。
现在,他将面对真实的生活。
除了专业课程,他还选修了大量喜欢的课程,历史,哲学,这唯一一次的人生,他不知道要怎么过,但他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努力走好每一步。
他的努力,给他带来了好运。
大二的时候,欧洲最著名的动物学家克劳斯教授请他去做助手。
这个机会,弗洛伊德很珍惜,他要向所有人证明,犹太人不比任何人差。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雄性鳗鱼的‘睾丸’,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发现,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找到过。
这是弗洛伊德与‘性’研究的缘分开端。
一个人的努力,总会带来收获。
这收获,要么是肉眼看得到,要么是精神感受得到。
1879年,一个征兵的通知,把弗洛伊德变成了一个军医。
可是一进军队,看见军营里闲得无聊的士兵,看见到处都是的垃圾和令人恶心的粪臭。
那群士兵,‘看上去疾病比胡子还多’。
但很多人不是找他看病,而是找他开假条。
于是,他的工作非常稳定,早上赶去军营,开病假条,看报纸。
工作之余,他开始翻译自己喜欢的著作。
服役第二年,有一天,他连续开了三十张假条,以为不会有人来了,就翘班出去。
可是视察的人来了,弗洛伊德被控玩忽职守,被告上军事法庭,关进监狱。
他二十四岁的生日,就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从军队回到学校后,弗洛伊德完成了最后的医学考试,获得了博士学位。
从此,他的人生不再局限于校园,而需要自己去闯荡。
04
像所有刚从学校毕业的人一样,弗洛伊德也很迷茫。
他很想做研究,可是他还要养家糊口,还要生活,做研究没法赚来生活费。
有人告诉他,做研究,在哪都可以。
弗洛伊德豁然开朗,他决定,投身医学,去做一名医生。
就这样,弗洛伊德开始了他实习医生的人生生涯,任职场所是维也纳总医院。
在去当实习医生之前,有一天,弗洛伊德回家,在家里遇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一头乌黑的长发,扎成漂亮的大辫子,穿着墨绿色紧身长裙。
这位姑娘,就是玛莎。
弗洛伊德对这位姑娘一见钟情。
从此,从未和陌生的年轻女性打过交道的弗洛伊德,每天手上都会拿着一枝红玫瑰,送给心爱的姑娘。
他每天都会写很多肉麻的情话。
这样的攻势持续了一个月,他终于得偿所愿,牵到了玛莎的手。
从那以后,他们一起散步,一会儿不见,就开始写信。
可是,当时的弗洛伊德,太穷,玛莎的家人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穷女婿。
因为玛莎,弗洛伊德更想在医学界闯出一片天地,因为搞科研的话,恐怕八十岁都还赚不到可以结婚的钱。
有时候,弗洛伊德也会气得要死,因为玛莎有很多追求者,他总是会吃醋。
有三年时间,他们异地,可是信总是每天都写,三年时间,他们通了数千封信。
这些信,是炽热的情书,也是弗洛伊德向心爱的人展示自己的园地,他说:
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冒许多险、抱许多希望、做许多工作。
至于平庸的小市民的常识,我久已弃之了!
他的信也会很肉麻:
我非常想你。
不,还不是非常想,是想极了、想病了、想疯了、想死了······
他想快些结婚,可是他还太穷,很多时候不得不借钱度日。
1885年,他终于忍不了了,打算在1887年6月17日结婚,那是他们刚在一起时的日子。
可是第二年,他就把婚结了。
我们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己爱自己,但在这世界,被爱和爱同样重要。
05
1886年,弗洛伊德的实习期结束,他可以开自己的诊所,治病救人了。
开业第一天,他收到了三个病人,其中两个还是朋友介绍来,算是给他的开业贺礼。
一天结束,弗洛伊德清点收入,觉得要是天天这样,就谢天谢地了。
然而,弗洛伊德医生的病人很少,看着空无一人的候诊室,他幽默地自我嘲讽:
这真称得上是候诊室,不过是我这个医生在等候病人。
有时候朋友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介绍几个病人。
弗洛伊德的病人,主要是精神病人,在当时叫‘歇斯底里’症,有些医生觉得,这种病是由于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导致的,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但弗洛伊德却觉得不是,他勇于创新,将催眠术用来治疗精神病。
弗洛伊德也在慢慢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疾病?
这些歇斯底里患者,主要是女性,1886年,弗洛伊德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发表了《论男性癔病》的演讲。
男性也会得癔病,这一宣告,石破天惊,弗洛伊德遭到了猛烈抨击,还被许多同行嘲笑,好像男性就不可能出现精神问题一样。
可是弗洛伊德问心无愧,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治疗之中,弗洛伊德不断尝试新方法,催眠疗法,宣泄疗法。
精神分析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完善。
在与病人不断交流接触,弗洛伊德还发现,“性”对神经疾病有极大的影响,很多病患者都表现为对性的渴求或者恐惧,这都是因为他们曾经受过性创伤。
对弗洛伊德来说,这个发现如同发现了人类精神的新大陆。
后来,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的三重自我,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充满了对性的渴求,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这个渴求,他振臂高呼“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性欲没有得到满足!”
这样的说辞简直犹如平地惊雷,可谓“炸裂”。
这个发现固然是伟大的,但也让弗洛伊德一生充满争议,甚至很多人觉得,弗洛伊德就是一个色情狂,是性研究者。
可是,作为医生的弗洛伊德,只是为疾病寻找病因与治疗方式罢了。
06
与物质世界相比,人的精神,是一片更加浩瀚的海洋。
与我们能够清晰描绘的显意识相比,人类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是一片深渊,深不见底。
在弗洛伊德之前,从未有人触及到这片深渊。
当他意识到人类的“潜意识”的存在之后,弗洛伊德明白了,那些精神病患者的不幸,不是来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来自于内在的潜意识。
总的来说,潜意识就是命运。
因为潜意识的存在,很多人终生痛苦,却不知道自己为何痛苦,很多人一辈子都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却不知道自己背负着的,正是自己的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甚至创立了一种治疗方法,那就是‘自由联想法’。
让病人天马行空去想象,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是他们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结合体。
人不能脱离自身去想象什么,人的所有想象,都能在自身之中找到原型。
弗洛伊德发现,人内心的这些潜意识,都是早年创伤性经历的总和。
很多东西,我们以为自己忘了,实际上,事情一旦经历过了,就永远也不会忘记。
自从弗洛伊德将精神病看成一种精神的创伤之后,他采取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激进,至少在当时来看,简直闻所未闻。
为此,弗洛伊德遭到了整个维也纳医学界的责难,他被整个医学界孤立起来。
就像一开始宣称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的人一样,因为挑战了传统,就被传统孤立。
然而,传统不一定是对的,人们一直坚信的那些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理。
07
创立自己的精神分析系统后,弗洛伊德更加孤独了。
就连他的一些朋友,都不理解他,觉得他的理论,全是他的幻想。
弗洛伊德听到后,很是失落,他喃喃地问自己,也是问朋友:
那我为什么治好了那么多病人?
朋友却说:
那只是你将自己的思想装进了病人的脑袋,跟神经疾病一点关系都没有。
弗洛伊德身心交瘁。
他累了。
真的很累。
他呕心沥血,可是人家却觉得,他只是在跟传统对这干。
他被孤立起来。
他不仅没有得到荣誉,反而受到众口一词的攻击、谩骂。
他真的累了。
由于长期倾听病人的负面情绪,弗洛伊德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病发期间,他变得忧郁、抑郁、脾气暴躁。
那时候,他一连几小时地坐着,脑袋却空空如也,什么也写不出来,什么也不想做,连话也不想说。
按照今天的看法,这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弗洛伊德是医生,他也必须要做自己的医生,他像治疗其他病人那样,自己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
他如同一个社会弃儿,不被理解,被看成怪胎。
可是,他没有放弃自己。
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却迎来一片臭名。
人家说他是“内心肮脏”“大淫棍”“伤风败俗”“下流无耻”,他曾经的同事在街上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他。
就连他的妻子,也受不了他人的怪异眼光和流言蜚语,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更可悲的是,他曾经治好的那些病人,也都躲着他,没有人找他看病,让他很穷,穷得连烟都抽不起,只能戒了。
人生啊。
这可悲的人生。
人性啊。
这可悲可叹的人性。
08
1895年7月,弗洛伊德做了一个梦。
他想,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他开始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
这是梦的解析的开始,1897年,他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弗洛伊德不得不进行系统的自我分析,他要自己疗愈自己。
于是,他开始有规律地解梦。
最终,弗洛伊德发现,人的梦,就是某些意识和潜意识的结果。
弗洛伊德说:
“在梦的坚硬外壳之下蕴含着神经症的病理”。
因此,他开始对病人的梦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治愈自己。
随后,弗洛伊德甚至突然奇想,想写一本关于释梦的书。
“梦是通往潜意识最独一无二的途径。”
1899年11月,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他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深信它不会像他以前的那些树一样,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敌人。
这本书总共印了600册,卖得不好,直到六年之后,才全部卖完。
不仅如此,刚开始出版的时候,还为他招来许多攻击和嘲讽,1900年,维也纳《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将弗洛伊德挖苦得体无完肤。
随后,挖苦声不断,《梦的解析》名声大臭,医学界有流言说:
垃圾桶放在后门没关系,可弗洛伊德非要将这臭气冲天的东西摆到客厅中央。
可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方式却收效很好,大量的病人从世界各地汹涌而来,他每天都得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好的效果,就是最好的广告,被他治疗过的很多人,就是他最忠实的宣传者。
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浓烈,但曙光已然不远。
他成立了心理学协会,向他的信徒讲解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就是弗洛伊德的信徒之一。
弗洛伊德名声越来越大,能理解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理解你,就一定有人不理解你,毕竟我们不是钞票,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
他就这样在世间,被人讨厌着,被人喜欢着。
可他也只是自己而已。
他的身体出了问题,是癌症,他说:
我已经六十七岁了,做了四十年医生,不会将死亡看得可怕,我只希望能体面地从这个世界消失。
他不得不进行手术,此后十几年,这样的手术他进行了三十三次。
每次割掉一块皮,就从他的手臂上取下一块皮来补上。
三十三次手术,他被割掉66块肉,拆东墙,补西墙。
世界充满苦难,但最苦的,还是人生,可是人依旧要活着,带着疾病活下去。
09
1933年,弗洛伊德77岁。
在人生的最后,他有了巨大的声誉,本该安享晚年,可是仇恨犹太人的希特勒上台了,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
在这一年之前,希特勒早已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
大量的犹太人遭到迫害,不得不四处逃亡,有人建议弗洛伊德逃到瑞士或法国避难。
可是弗洛伊德不愿意逃跑,他不相信人类会如此残忍,然而人类竟比他想象的更残忍。
他曾深入人性的阴暗,却愿意相信人性的光明。
可是,他信错了。
1933年5月底,希特勒发布公告,将弗洛伊德的书全部付与大火,理由是:
为了人类灵魂的高贵,反对腐蚀灵魂的、对于本能生活的美化!
可弗洛伊德还抱有希望,他幽默地说:
要在中世纪他们会烧死我,但今天他们只烧了我的书就满意了。
弗洛伊德八十岁生日的时候,爱因斯坦亲自来信祝贺:
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向您这位伟大的导师表示敬意和感激。毫无疑问,您使那些具有怀疑思想的门外汉轻易获得了独立的判断。
1938年,纳粹军队占领维也纳,82岁的弗洛伊德开始亡命天涯。
他被迫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身体又随时出来捣乱。
弗洛伊德的生命,余日无多。
从1939年开始,他几乎都在疾病的折磨之中,九月,弗洛伊德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
在生命的最后,他表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愿还是这样痛苦。
他这一生,痛苦已经够多了。
第二天,医生给弗洛伊德注射了一针大剂量的吗啡,他安详地入睡,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在生命的最后,他选择安乐死,体面、没有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不能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但至少还能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形式。
弗洛伊德走了,可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却在这个世界遍地开花。
10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弗洛伊德,动不动就抑郁内耗的现代人,究竟该怎么面对自己、面对这世界。
这世界那么多的精神病人,又该从哪里去看到自己的问题。
人总是很奇怪,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走在别人早已走出来的平坦道路上,将人生固定在某些框框架架里,套用标准,套用传统。
看弗洛伊德的故事,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你不必去传统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起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因此,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一种从未被他人经历过的人生,纵然人生轨迹有某些相似,但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弗洛伊德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背后,有一个大大的世界,他从医生和学者的角度,去凝视人性的深渊。
深渊虽然黑暗,可深处依然有星光闪烁。
每一束光亮都闪烁着,认识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一扇门,打开他,认识自己,让门后那个被禁锢的自己,走出来,或者,让门外这个被分裂的自己,走进去。
弗洛伊德:被误解的 “性学狂人”,藏着怎样的疯狂人生?弗洛伊德:从"色情狂"到心理学之父,他用雪茄和嘴炮撬开人类潜意识,让整个欧洲为"恋母情结"炸锅——这个被玩梗的"老流氓",其实比梗更疯狂!
你敢信吗?现在网上被疯狂玩梗的 “老流氓” 弗洛伊德,当年可是个把学术界搅得天翻地覆的 “心理学狂人”!要是你穿越回 19 世纪末的维也纳,随便抓个路人问弗洛伊德是谁,对方保准瞪大眼睛:“就那个满脑子黄色废料的疯子?”
1856 年,弗洛伊德降生于奥地利犹太家庭。他的诞生自带八卦属性 —— 父亲四十一岁,历经两段婚姻,母亲却只有二十一岁,妥妥的老夫少妻组合。作为母亲头胎儿子,他被捧在手心宠成 “小太阳”,但父亲却总泼冷水。记得六岁那年,小弗洛伊德竟在父母卧室 “画地图”,父亲气得跳脚:“这孩子将来准没出息!” 谁能料到,这句气话日后竟成了他理论的鲜活注脚 —— 多年后,他提出 “俄狄浦斯情结”,直言小男孩潜意识里都藏着 “恋母仇父” 的小心思。
少年弗洛伊德堪称 “学霸天花板”,17 岁考上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当同学苦哈哈解剖尸体时,他却迷上鳗鱼,一刀下去就是 400 多条。虽然没找到鳗鱼睾丸,却意外解锁 “解剖大师” 成就。谁能想到,这个轴到离谱的少年,日后竟成了心理学界的 “叛逆者”。
1885 年,弗洛伊德跑到巴黎拜师神经学大佬沙可,在诊所见证了催眠术的神奇。瘫痪病人一觉醒来能走路,可睡一觉又瘫回去。他挠着头琢磨:这招治标不治本啊!回国后,他和好友布洛伊尔接诊了传奇病人安娜・O。这位失语瘫痪的姑娘,一聊起照顾病重父亲时的委屈、秘密,症状就减轻一分。弗洛伊德眼睛放光:“原来心里藏着‘地下宝库’!” 他给这神秘空间取名 “潜意识”,还大胆开麦:“心理问题大多和被压抑的欲望、记忆有关,尤其是性!”
这话一出,维也纳直接炸锅。当时欧洲谈 “性” 色变,他却大谈 “恋母情结”“性压抑”,《梦的解析》8 年才卖 600 本,被骂 “色情狂”。但他叼着雪茄冷笑:“等着瞧,真相迟早浮出水面!”
他还捣鼓出一套人格理论:本我是追求快乐的小恶魔,自我是苦哈哈调解员,超我是严厉法官。有次病人总强迫洗手,他一拍大腿:“你看!本我想放纵,超我拼命打压,自我夹在中间快疯了!” 病人听完直呼:“绝了!脑子里真像住着三个小人打架!”
这边弗洛伊德研究得热火朝天,那边还冒出个 “爱恨情仇” 剧本。最得意的弟子荣格,起初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通信频繁恨不得掏心掏肺。结果研究着研究着,荣格拍桌:“老师!人类心灵哪只和性有关?还有老祖宗传下来的‘集体潜意识’!”1913 年,师徒彻底决裂,这场学术八卦直接刷屏心理学界。
生活里的弗洛伊德更是 “硬核玩家”。他一天狂炫 20 多支雪茄,抽到口腔癌都不戒。医生装了金属颚托,疼得他直冒冷汗,他还叼着烟写论文。旁人劝他,他大手一挥:“这是本我的力量!欲望哪能说戒就戒?” 但按照他自己的理论,老烟枪都是 “可怜人”—— 婴儿期没喝够奶,口唇期没过渡好,长大才靠抽烟 “弥补遗憾”。
更绝的是,他还给人群 “贴标签”:爱当老师、爱发微博的,是口唇期没过渡好,奶没吃够所以爱表达又自恋;默默刷微博偷着乐的,是肛门期出问题,小时候控制不好大小便,所以防御心强不爱表现。这理论一出,网友直呼 “躺枪”!
同一时代,另一位犹太大佬爱因斯坦也没逃过他的 “嘴炮”。弗洛伊德酸溜溜评价爱因斯坦的成就:“不过是运气好!” 爱因斯坦不服:“你都不了解我,凭啥这么说?” 他挑眉回怼:“你研究数学物理,哪像我研究心理学,人人都能插两嘴!” 这两位大佬的 “互怼名场面”,至今都是吃瓜群众的快乐源泉。
1938 年,纳粹占领奥地利,身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敦。临走前,女儿安娜被盖世太保抓走,虽然平安归来,却让这位老人身心俱疲。在伦敦病床上,他仍笔耕不辍完成《摩西与一神教》。1939 年,和癌症斗争 16 年后,他平静地让医生注射过量吗啡,主动选择告别。
更具戏剧性的是他和女儿安娜的故事。弗洛伊德提出 “恋父情结”,调侃 “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现实中,他的小女儿安娜终身未嫁,始终陪在他身边,还继承了学术衣钵。这剧情,简直比小说还精彩!
如今再看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少已被现代心理学推翻。但不得不说,正是这个被误解的 “老流氓”,第一个带人类闯进潜意识迷宫,让我们敢正视内心的欲望和缺陷。下次再有人拿他玩梗,你不妨笑着说:“这个‘疯子’,可比我们想象中疯狂得多!”
弗洛伊德:潜意识的开创者与人类心灵的探险者现代心理学的浩瀚星空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如一颗璀璨的恒星,照亮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神秘领域。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我们在梦中会遇到陌生人?为何某些记忆会在不经意间浮现?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正是弗洛伊德探索潜意识的起点。他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人,更是人类心灵的探险者。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传奇人物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他如何改变了我们对自我的理解。
弗洛伊德的成长与启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856年出生在奥地利的弗莱堡,作为一个犹太家庭的长子,他的童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年少的弗洛伊德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选择了神经病学作为自己的职业道路。1881年,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开启了他的医学之旅。然而,正是他对心理现象的好奇心,才让他走上了心理学的探索之路。
弗洛伊德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疾病上,但他很快意识到,许多患者的症状并非源于生理问题,而是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这一发现促使他转向精神分析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开始发展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他提出,人的行为和情感受到潜意识的深刻影响。潜意识是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它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被压抑的情感,只有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技术是他精神分析的重要工具。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弗洛伊德则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帮助他们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这一方法不仅开创了心理治疗的新篇章,也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梦的解析:潜意识的窗口
弗洛伊德最著名的著作之一《梦的解析》中,他深入探讨了梦的本质和意义。他认为,梦是潜意识的“王道”,通过梦的解析,我们能够窥见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梦的象征”理论,认为梦中的意象往往是被压抑欲望的象征。
例如,一个人梦见自己在公共场合裸露,可能反映了他对羞耻感的恐惧或对自我形象的焦虑。通过对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
性与无意识:弗洛伊德的争议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性是一个核心概念。他提出,人的许多心理冲突和行为都与性欲望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许多人认为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性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弗洛伊德坚信,性欲不仅仅是生理需求,更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描述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对父母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异性父母的爱慕和对同性父母的竞争。这一理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人认为它深刻揭示了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遗产与影响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当时受到质疑,但他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还对文学、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20世纪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都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启发,尤其是在探索人类内心的复杂性方面。
在心理治疗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仍然被广泛应用,尽管现代心理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新的治疗方法,但弗洛伊德的理论仍然是许多心理学家的基础。他的工作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我、欲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弗洛伊德的争议与批评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他也面临着诸多批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他的理论缺乏科学实证,过于依赖主观解释。此外,弗洛伊德对性和无意识的强调也被一些人视为过于片面。
在现代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新兴理论逐渐取代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然而,弗洛伊德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内心的关注,仍然激励着无数心理学家和研究者。
结语:弗洛伊德的精神遗产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更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的理解。他揭示了潜意识的力量,帮助我们认识到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冲突。尽管他的某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但他无疑是人类心灵探索的先驱。
在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察。我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潜意识的奥秘,但通过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探索内心的深处。
弗洛伊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场关于人类自我认识的伟大冒险。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勇敢的探险者,勇敢面对内心的幽暗与光明。让我们在弗洛伊德的引领下,继续这场心灵的探索之旅。
发布于:山西省配资讨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